魚肉含有多種所需營養元素 但食用也有禁忌

2021-11-12 17:08:51 來源: 泉州晚報

0瀏覽 評論0

魚肉是不少人喜歡的一種肉類食物,也是很多家庭的餐桌必備品。作為一道老少皆宜的食物,魚肉不僅味道鮮美,還含有許多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。

魚肉含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既豐富,又易于被人體所消化吸收。魚肉中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且質量好,同時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,在魚肉里也均具有。同時,魚肉的消化率可達97%,且魚肉中的結締組織較少,含水分較多,加之纖維細短,肉質柔嫩細膩,十分易于被人體接收。

魚肉中的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,是以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為主形成的,其熔點低且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。而魚肉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非常豐富,不僅含有鉀、鈉、鈣、鎂、磷,而且還含有對人體極重要的銅、鐵、硫等微量元素,尤其是魚肉中的碘含量極高,比一些畜肉高出了10—50倍。此外,魚肉中還含有人體必不可少的鎳、鈷、錳等微量元素。而魚肉還是人體所需維生素的良好來源,如魚肉中的維生素A、維生素D、維生素B2、維生素B12等含量都較高,這些維生素大部分集中在魚體內臟組織里,尤其是魚肝中的含量較多。

魚肉脂肪含量低,常食魚肉可起到降糖、護心的作用。而魚肉中含有的維生素D、鈣、磷等,在食用后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。平日里多吃一些魚肉,還可以預防隨年齡增長所發生的視力退化。與不吃魚的人相比,每天吃魚的人的血壓和心率下降得更接近正常水平。除此之外,因為魚肉中富含蛋白質、歐米加三位多鏈不飽及脂肪酸,這些元素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,有助于預防心肌梗塞和中風,及幫助降低體內甘油三酯的水平。

魚肉雖好,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,尤其是以下幾類人要注意,如痛風是由于人體內嘌呤代謝異常所致,而魚、蝦、貝類等食物富含嘌呤,因此,痛風患者少吃魚肉為宜。如果實在想吃,建議選擇青魚、鮭魚、金槍魚、白魚等含嘌呤較少的魚類。同時,對血小板減少、血友病、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來說,吃魚不利于病情的恢復,因此這類人群也應少吃甚至不吃魚。另外對于肝硬化的患者來說,由于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,加之血小板偏低,極易引起出血,如果再食用沙丁魚、青魚、金槍魚等魚類,有可能會使病情急劇惡化,因此也建議這類人群要少吃魚肉。

在采購挑魚時,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辨別魚的好壞。首先是聞味道,盡量不要買那種聞起來有酸臭味、氨水味兒的魚。其次是看魚眼,要買魚眼清晰明亮的。再者就是看魚鰓,盡量買魚鰓是鮮紅色的魚。以及看背部肌肉,盡量挑選魚背有彈性的魚。除此之外,采購現殺的活魚后,可以先將之放冰箱冷藏2小時,經歷了排酸過程再烹調。

此外,在處理魚鮮時要記得將魚膽剔除,這是因為魚膽中大多含有膽酸、氫氰酸等有毒化合物,對于成年人來說,一般只要幾克膽汁就能導致中毒。而且不管生吃、熟吃還是泡酒,魚膽的有毒成分都不會被輕易破壞。但并不是所有魚膽都有毒,如烏魚、鯰魚的膽,是無毒的。生活中要特別小心青、草、鰱、鳙等魚,以及鯽魚、翹嘴鲌、團頭魴等,如果不慎弄破這些魚的魚膽,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凈再烹飪。

(本報記者 陳士奇/整理 CFP/圖)

[責任編輯:]
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