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臺商區完善老齡人口保障體系 4鄉鎮醫養結合試點運營
核心提示
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,進一步完善泉州臺商投資區老齡人口相關保障體系,有效解決快速增長的老年人群醫療服務需求,泉州臺商投資區近日下發《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明確各鄉鎮醫養結合工作試點。目前,各試點均已正式運營,得到群眾好評。
□記者 郭子芳 黃雅珊 通訊員 蔡碧波 文/圖
醫養結合 老人安心養老
張坂鎮的醫養結合工作試點設在玉塘村。該試點在去年建成的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基礎上進行提升,增加醫療護理服務,打通健康養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據玉塘村老協會會長孫連金介紹,玉塘村全村人口1855人,60周歲以上老人300人,占比16.5%。其中,高齡、失能、特困的老人有22人,“老人養老是家事,也是國事,區、鎮、村高度重視養老工作,于今年8月將玉塘村列為醫養結合試點。”
在玉塘村醫養結合點,記者看到,有專門的治療室和理療室用來提供醫療護理服務。“阿伯,您的血壓高壓170,低壓90,要按時服用降壓藥,注意合理飲食,并適當運動。”張坂鎮衛生院的醫護人員量完血壓后對82歲的孫阿伯特別提醒。據悉,張坂鎮衛生院和玉塘村實行了無縫對接,每月的15日,衛生院派出1名全科醫生和理療醫生坐診,每季度召開1堂老人健康養生講座,每年5月給65歲的老人做健康體檢。
醫養結合,除了醫,還有養。玉塘村醫養結合點的“養”設在服務站三樓。記者看到,這里設有廚房、餐廳和房間等,儼然是套房格局。房間里床鋪、空調、熱水器等配備齊全。據悉,現有10名7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在這里接受“日間照料”。今年76歲的孫光垣阿伯,便是這里的服務對象之一。因家人在外地工作,他成了獨居老人,現在基本上每天他都會來醫養結合點“報到”。孫連金告訴記者,村里聘請了1名護理員,為他們提供煮飯等基本的照料,“首批10人,還有多人希望能來入住。”據悉,來這里的老人若需用午餐,老人會每人補貼5元,老人自己出3元。
建立檔案 健全聯系制度
張坂鎮玉塘村只是臺商區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的亮點之一。目前,經前期摸底,臺商區另三個鄉鎮也各選了一個村作為試點,均已正式啟用運營。其中,洛陽鎮設在嶼頭村,東園鎮設侖山村,百崎鄉設在白奇村。
區民生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各試點的實施對象為試點村年滿65周歲以上的五保低保戶、獨生子女戶、二女扎戶、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對象中的貧困老人。
根據《方案》,各試點要建立數據庫,健全健康檔案。該負責人介紹,醫養結合試點啟用后,各鄉鎮便開始摸排65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狀況,建立數據庫,確保不漏掉一個醫養結合服務對象。同時,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65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檔案,實現養老、醫療與服務的“一體化”信息管理。
《方案》要求各試點村建立健全醫養結合聯系制度,即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的聯系。各鄉鎮衛生院為轄區內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,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時的醫療門診、保健咨詢、預約就診、急診急救等服務;發揮鄉鎮衛生院專業醫療特長,定期去老年人活動中心坐診或巡診,為各試點內住養老人員提供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及中醫理療服務,緩解老年醫療保健供需矛盾突出的現狀。
落實政策 加強隊伍建設
據悉,《方案》要求依托老年人活動中心,促進醫養結合發展。據介紹,各個試點均設立保健室和理療室等,為轄區內老人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、養生保健知識宣傳、健康評估、老年教育、信息咨詢、文體娛樂、精神慰藉等,滿足老年人的多種需求,真正實現老有所養,老有所醫。
隊伍建設方面,將加強與志愿者相結合的醫養結合服務隊伍建設。據介紹,《方案》要求由區民生保障局牽頭,聯合各醫療衛生單位、泉州臺商區慈善義工協會及各鄉鎮網格服務志愿隊,組建一支醫養結合志愿服務隊,并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。通過健全志愿服務隊伍建設機制,動員和吸引更多的民間力量參與到醫養結合志愿服務工作中,為計生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。